從臺灣彰化社頭到淡路島:一雙襪子的地方創生之路

我在家鄉彰化社頭,帶領民眾走進家中織襪工廠,認識臺灣的織襪產業和文化。
蕭可鑫
圖片提供蕭可鑫
刊登時間2025-11-13
蕭可鑫自全球萬餘人中入選日本淡路島AYF青年實習計畫,與十五國青年共同實踐地方創生。受家鄉彰化社頭製襪記憶啟發,他關注如何以文化敘事重塑地方價值?淡路島的PASONA集團以企業力推動永續社區,也讓他重新思考臺灣地方創生與青年留下的可能。
2023年,我幸運從全球超過一萬份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日本「淡路島AYF青年實習計畫」(Awaji Youth Federation,以下簡稱AYF實習計畫)第五屆的國際參與者之一。該計畫由PASONA集團主辦,邀請來自美國、英國、吉爾吉斯、印度、俄羅斯、匈牙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等15個國家的青年共同駐留淡路島,發展屬於自身文化脈絡的地方創生構想。

對我來說,前往淡路島的動機不僅是學習,更是一種回家的召喚。我出生於臺灣中部彰化社頭,一個曾以製襪產業聞名的小鎮,父親經營襪子工廠已逾 70年,見證了臺灣傳統製造業的輝煌與凋敝。如今儘管工廠逐漸閒置,但那些老機台與廠房空間所承載的不僅是家族記憶,也可能成為地方轉型的契機。
 

在街頭與城市之間,打開故事的可能

我曾是「TourMeAway」的街頭導覽員,帶領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穿梭於西門紅樓、總統府、臺灣歷史博物館之間,講述殖民建築、飲食文化與當代臺灣的故事;同時,也創辦了《聲動臺北 Sound in Taipei》,透過聲音與數位內容,與臺北101、觀光傳播局、Foodpanda 等單位合作,將臺灣城市文化以國際語言對外溝通。

這些經驗與體會,引起了我對地方創生的深刻關注,並促使我持續思索,「如果能用紅豆餅、御飯糰講述臺灣歷史,是否也能用一雙襪子,讓人記住社頭?」過去的導覽與內容創作經驗讓我能夠意識到,地方創生不僅是建設與補助,更是一種「說故事的能力」——地方是否能讓人願意留下,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並在體驗中產生深刻情感連結?

我和夥伴創立「聲動臺北 Sound in Taipei」團隊,透過導覽、Podcast 的方式將臺北的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TourMeAway」是一間致力於提供臺北 free walking tour(免費步行導覽) 的導覽公司,我曾擔任「TourMeAway」的外語導遊,帶領外國旅客漫遊臺北。
 

從淡路島看見地方創生的另一種可能:PASONA 集團的實踐

2023年,我成功被選為日本 PASONA 集團主辦的「AYF實習計畫」成員,與來自全球超過 15 個國家的青年一同駐村於淡路島,展開為期一年的地方創生實踐。

在日本最早史書《古事記》的記載中,淡路島是神話裡第一座被創造出來的島嶼。這裡擁有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也因盛產高品質的淡路牛肉、豐富的新鮮海產和甜度極高的洋蔥,被譽為天皇御用食材的寶庫。地理上位於四國與本州之間,面積與新加坡相近,是一座風景秀麗、農產豐饒、適合移居的度假型小島。

但這樣的地方,也曾面臨人口外移與高齡化所帶來的沉重挑戰。然而在過去十多年裡,淡路島卻奇蹟般地轉變為日本地方創生的代表,而這背後的推手,就是 PASONA Group——一間以人力資源為核心的企業。

PASONA 集團是日本最大的人資公司之一。創立於 1976 年,總部設於東京,並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據點。創辦人南部靖之,大學畢業前就創立了人力派遣事業,並一路帶領公司發展為年營收超過 3700 億日圓的大型企業。他也因此與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旅行業品牌 HIS 的澤田秀雄並列為「日本新創三劍客」。2008 年起,PASONA 集團啟動總社遷移的實驗計畫,設定目標「在 2025 年底前,讓三分之二的公司人力(約 1200 人)移居淡路島上班」,透過這場集體的轉移,他們希望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也在 2025 大阪萬博中跟世界分享淡路島經驗,用持續的行動將淡路島打造為一座面向全球的「健康島嶼」。

PASONA 集團最初從「振興農業」切入,在淡路島上陸續展開一系列創生行動:活化廢校、推動食農教育、打造結合動漫與觀光的體驗型設施(如二次元之森、Hello Kitty Show Box),並設立國際青年駐村計畫 AYF。觀光、生活、工作,這三者在淡路島被拉進同一張藍圖中重新編排。


PASONA 集團在全球 15 國以上都設有分公司, 保聖那管理顧問台灣分公司成立於 1988 年,每個國家的分公司也都投注心力在淡路島創生上。


由 PASONA 集團打造,結合日本動漫漫畫、遊戲文化的主題樂園的「二次元之森」,在此可透過多元體驗進入二次元的世界。

而後推出的「AYF實習計畫」,則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們爭相報名,PASONA 集團在臺灣、新加坡、香港、越南等地的分部,甚至在全球其他據點,各國分部一起發動、推廣這項計畫,以「Toward NATUREVERSE」作為口號 ,邀請來自世界各地、關心地方創生的人才來到這座島嶼。「AYF實習計畫」不只是一個地方的青年計畫,更是一場國際化的整合行動。

本次參與計畫的歷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唯有像 PASONA 集團這樣規模的企業,才有能力調動全球人才網絡,把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創作者、研究者,聚集到同一個地方,共同生活、共同實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將名為「野島小學」的廢校改造為 Nojima Scuola——一座結合餐廳、烘焙坊、農產直賣所與社區活動空間的複合場域。校園內設有迷你牧場,並聘雇淡路島在地居民維運,一點一滴讓這個空間重新成為社區生活的核心。此外,「禪坊靖寧」則由 PASONA 集團邀請普立茲獎得主建築師坂茂設計,於 2022 年落成。融合「感謝生命」、「身心富足」、「在地物產、環境與文化」的理念,提供住宿與餐食,以及冥想、瑜珈、飲茶等活動,旨在打造能夠全然放鬆、療癒身心靈的空間與體驗。
 
「AYF實習計畫」將全球各地的青年人才帶到淡路島,一同激發淡路島的可能性。


PASONA 集團攜手金獎建築師坂茂打造的「禪坊靖寧」,從空間、餐食、體驗皆以「禪」為核心設計。
 

淡化補助,強化人與人的連結

這段在淡路島的經驗,促使我重新反思臺灣目前的文化政策與地方創生機制。政策上,臺灣確實有許多地方創生相關的補助制度,但也有許多願意投入的青年與團隊,卻常陷入「一次性行動」、「缺乏長期支持」的困境。相較之下,PASONA 集團提供的不僅是資源。企業並不只是遠距離的投資者,而是島上的「共生者」;觀光,也不是短暫的消費,而是深度的文化體驗與價值共鳴。這些視角,在當前的臺灣政策環境中也許仍顯不足,少有像 PASONA 集團這樣的上市企業,願意以這樣的規模與決心介入地方議題。

當然,任何一間大型企業對地方居民而言,或多或少會有距離感,也並非每一項開發案都會被全數支持。PASONA 集團在淡路島的每個計畫與設施,其實也都是在不斷嘗試、溝通與磨合中前進。然而,一個健康的地方創生過程,應該是當地居民、返鄉青年、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共同碰撞出來的。每個角色都帶有不同的語言、立場與想像,而創生的關鍵,或許正是在這些對話與協調之中,找到一種能共存、互利又有彈性的前進方式。
 

從淡路島回望臺灣:可以留下什麼?

結束淡路島一年的生活後,回到了臺灣。家族的工廠仍在,機台也仍能運轉。過去曾是地方經濟命脈的產業,如今也成為許多青年返鄉後重新想像的起點。曾在淡路島聽過一句話:「地方創生,不只是讓人回家,而是讓人想留下。」那句話至今仍深刻烙印在我心中。地方的魅力,或許不在於它擁有什麼,而在於它是否願意與誰一起經營未來。有越來越多來自臺灣的青年,從地方出發,也重新回到地方,帶著新的觀點,重新定義「留下來」這件事。

2025年,大阪萬博以「未來社會的設計」為題展開策展行動,PASONA 集團的 NATUREVERSE 場館除了展現對未來人類生活、醫療的想像外,也讓場館與淡路島創生成果連結。我期待有天再次回到淡路島,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來自臺灣的地方故事,能登上這樣的國際舞台。

對比淡路島的產業活化經驗,臺灣那雙「社頭襪」的故事,是否能走得更遠一些?如果有一天,當人們說起「襪子」,會自然聯想到「臺灣社頭」,那麼這段從社頭到淡路島的旅程,將不只是個人的移動,而是一場文化記憶與地方價值的延伸。


PASONA 集團打造「PASONA NATUREVERSE」展館,參與 2025 年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


我獲選參與第五屆「AYF 實習計畫」,將「社頭襪」的故事及產品和同期計畫夥伴分享,延續社頭到淡路島的旅程。
 
 
 
本文摘自
 

《巢兼代》Vol.18

〈山林是學校,成為地方創生的另一種糧倉〉

瀏覽其他精采文章,了解臺灣文化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