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新竹市政府交通處綜合規劃科林俊源科長、大眾運輸科許子建科長、停車場管理科陶穎奇科長、柯維然警務員接受訪問。 |
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來臨、無人載具蓬勃發展,在「交通」這個議題上,許多討論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身處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人人都有權利想像未來的便捷生活、開展對於大眾運輸的討論。然而,也如同英國大文豪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 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寫的世界名著小說《雙城記》裡所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新的交通典範尚未出現,而大眾所熟稔的移動方式又不敷使用,不解與怨言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雖然看似困難重重,但有一群人仍致力於改善風城的移動體驗,希望透過各式公共政策,逐步建構安全且便利的交通環境。有哪些改變正在發生呢?
園區塞車有解嗎
目前新竹科學園區的聯外道路僅有寶山路與慈雲路兩條,因此,在上下班尖峰時間難以消化瞬間湧入的車潮。根據新竹市政府統計,寶山路上下班尖峰時間行經車輛更高達 3,505 輛,早已大幅超出道路容量。目前已辦理寶山路調撥車道,於每週間上午 7 點到 9 點,將車道二進二出調整為三進一出的車道,紓解上班進園區的車潮。目前下班時段仍未規劃相關配套,有部份機車騎士甚至會騎人行道下山,有賴更確實的執法遏止歪風。

(圖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攝影:董昱)
輕軌可行性評估
大膽推動一步到位的重大建設,在缺乏充份的民意基礎下是相當危險的。推動輕軌建設需要一步一步來,在目前民眾普遍仰賴私有運具移動的狀況下,首先會施行「輕軌先導公車」,讓沿線的用路人建立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的習慣。除此之外,輕軌可行性評估仍在進行中,新竹市政府也尚未釋出相關規劃資料,目前民眾對於輕軌建設一知半解,也相當期待看見更完整的資訊。部份民眾質疑光復路相當狹窄,若再興建路面輕軌,將讓交通狀況雪上加霜。其實,輕軌不只能在地面行走,也能順應地形等條件走高架或地下化。此外,光復路二段目前道路配置為雙向六線道,總路寬含人行道為 30 公尺,足以施作輕軌;若利用現有分隔島區域設置輕軌,也不必減少車道數量。但不時發生的路邊違停問題,仍待用路人習慣改變。
許多市民們擔心的「交通黑暗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將負面衝擊降到最低,需要事前縝密規劃。以前陣子甫通車的淡海輕軌為例,若沿線土地、財源等各方面皆到位,輕軌工程可望於五年之內完工。
公車系統更聰明
目前搭乘公車的主要族群為銀髮族與學生。日前新竹市交通處配合中央的「大專院校公車進校園」政策,設置了綠線進入中華大學校園,並行經玄奘、元培等校,再由學校訂定機車管制規範,且以增班、路線優化方式提高學生搭乘意願,有效地將每月搭乘人次從兩萬人次提升到五萬人次。
部份乘客也發現目前公車 APP 到達時間不準確的問題。對比六都有足夠資源建置屬於自己的公車追蹤系統,新竹市目前僅有 27 條公車路線,對此建置獨立系統並不符合比例原則。因此,目前新竹市公車 APP 使用的是中央針對國道客運建置的追蹤與預測系統,且更新時間較長,一分鐘才更新一次。國道客運的站距都在 500 公尺以上,運用在市區中,自然顯得易用性低;且 APP 的時間預測是根據歷史資料來推測,當遇上車禍、雨天等狀況時,就會與實際狀況差距較大。為了讓更多朋友願意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新竹市政府也預計請中央縮短更新頻率,讓到站提醒時間更加準確。

圖片提供:新竹
市政府
停車格子速速前
新竹市地狹人稠,根據新竹市主計處編印的《新竹市近年重要統計指標》指出,截至 105 年底,新竹市登記有機車 256,982 輛、汽車 151,288 輛; 機車停車格僅有 18,931 個、汽車停車格 24,779 個。新竹市交通處在今年(2019)增設了 1,000 個停車位。這些停車位通常劃設在本來就會有人停車的位置上,希望避免車主隨意停放車輛、讓停車數量最大化,對土地做最有效率的利用。此外,同時也鼓勵車主使用「新竹好停車APP」查找停車位狀況,但可惜市區停車位周轉率高,當車主開到停車場前,往往發現該位置早有人使用。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遠傳電信公司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推行「萬磁王計畫」,藉由在停車位置上裝設地磁,偵測該車位是否有車輛停放。計畫完成後建構的物聯網應用平台,預計將提供全台灣約 3 萬格路邊停車格即時資訊,方便民眾找到停車位,還能利用 APP 支付停車費。此計畫預計於新莊車站、巨城購物中心、馬偕醫院等重要機構周邊設置。

圖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圖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城市資料庫.施政不腦衝
新竹市是台灣矽谷與科技產業重鎮,匯集多所國家級研究機構與五所大學,有許多兼具科技與人性設計的創新正在發生。新竹市政府正與國立交通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合作「智慧城市:公共數據合作與應用研究」計畫。該計畫利用警察局系統在各大路口裝設的上千支監視記錄器分析各時段車流資料,並向車主提供實時資料,避免車主將車輛駛入擠塞的路段,提升都
市運輸效率。
過去你一定也看過交通警察在路口協助調整號誌,但事實上若沒有充份的數據輔助,一切都只能憑經驗或感覺。城市路網錯綜複雜,若沒有全面的觀點與詳實的數據在背後支持,各種調控往往是徒勞無功的。這個計畫,可望建立一套城市級的數據系統,不只讓公部門在施政與執法時能更有確切的基礎,若將此資料開放於網路上,一般店家也能了解各區域、各時段的人流量,並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在該計畫裡,新竹市政府提供資料、應用問題與實驗場域;交通大學協助技術開發;國網中心則提出國家級計算資源與其他大型跨區域研究經驗。這是新竹市獨有的資源,若能夠充份合作,也相當期待其他在新竹的相關機構踏出圍牆,共同發展有趣的城市公共服務系統。

圖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圖片提供:新竹市政府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18〈風城移動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