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眷村龎」早點,傳承一甲子的眷村好味道

每天一大早,龎家便在廚房裡開始忙碌的一天
陳虹羽
攝影Alf Wang
照片提供眷村龎
插畫陳羽渘
刊登時間2024-05-10
位於新竹仁愛街上的中式早餐店「眷村龎」,至今仍透過早餐延續懷念的眷村味,快來看看龎家兩代人的故事,一窺眷村生活記憶與家常麵點料理吧!
油鍋裡炸得響亮的金黃油條,配上蓬鬆酥脆的燒餅,再來一杯濃厚的冰豆漿,這是中式早餐店裡最經典的搭配!具有包容性的燒餅像是臺灣豐富的飲食文化,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燒餅只夾油條不稀奇,來份蛋餅,裡面還要包飯糰,飯糰裡的蛋白質不夠,要再加一塊肉排,成就了這顆「無限燒餅宇宙」。

隨著二戰遷移來臺的外省家庭落地生根,眷村的家常麵點進入了臺灣的飲食文化,從早點、正餐到宵夜,都能找到眷味麵香的平民美食。根據對外貿易與國際關係的轉變,政府的配給內容隨之調整。雖然食用麵點的習慣源自外省眷民,麵粉作為正餐食材進入普遍大眾生活,則是在美援時期的大力宣傳,以及「以麵代米」的政策推行。(閱讀更多:美援除了送麵粉,還讓臺灣人開始養成麵食文化

從眷村麵食延伸開設的中式早餐店,據傳是從臺北街頭販售豆漿燒餅油條的攤車開始。透過中式早餐店「眷村龎」龎家兩代人的敘述,我們得以一窺眷村生活記憶與家常麵點料理,並從中式早點的習藝過程了解麵點的基本功!
 
滿桌具有飽足感的眷味早點,配上眷村龎獨家特製的辣椒油,能吃到麵香又滿足口味的層次。
 

眷村的起源:動盪的戰後遷臺期 

在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戰爭中失利,政府人員、軍隊及其家屬隨之陸續遷移至臺灣。最初以反攻收復的心態暫居於此,利用現有空間,如學校、寺廟、農舍等處作為臨時居所。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大量的政治移民遷入,移民僅能在營地附近以有限的材料自行搭建屋舍,像是竹子、泥巴、稻草等建材。

隨著家庭成員增加和房舍設施不敷使用,1960 年代政府興建更多眷村,少部分人獲得修繕補助,或取得更堅固的建材而改建磚造平房。隨著時代演進,老舊的眷村難以符合都市規劃與居民需求,政府開始推動眷村改建國宅的政策,近期也有許多眷村原地保存,透過文史紀錄與空間活化,留存珍貴的歷史記憶。(閱讀更多:時間的刻痕—眷村居住與成長記憶

新竹市共有 46 個眷村,其中 26 個為空軍四九九聯隊列管,17 個由陸軍二〇六師列管,其它為聯勤總部與臺灣軍管區輔導。新竹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日本政府曾於新竹建立了許多軍事設施,新竹機場曾是日本神風特攻隊基地,戰後轉為美軍駐臺黑蝙蝠中隊的基地。位在赤土崎一帶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與周邊設施,在戰時生產空軍航空燃料,也與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共同研發生質能源。新竹市政府的調查報告中推測,新竹市的外省籍人口移入比例較全臺其他縣市為高,即是因為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1965年龎醫官(前排右三)與同仁於新竹空軍醫院前合照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竹曾遭受激烈空襲。此為美國空軍航照調查照,收錄於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新竹「眷村龎」早點,延續眷村人情味

在新竹市區經營中式早點「眷村龎」的龎家曾居住在文化街上的空軍勞山新村,見證從竹籬笆到蓋高樓的城市地景變遷。他們特別懷念鄰里間的人情網絡,透過早餐延續想念的眷村味。

龎家祖籍山東,1949年擔任陸軍醫官的龎立田先生隨著部隊搭船來臺,最早落腳在高雄岡山,之後隨部隊整合一同搬遷至新竹,加入空軍八大隊擔任空軍醫官,他與妻子孫玉箴女士在勞山新村定居,並生下了四個子女。

勞山新村的居民是空軍工程聯隊的軍官與家屬,龎醫官在新竹公園的空軍工程聯隊禮堂的醫院工作(現址為風 livehouse),也在自家一樓開設「田箴診所」,為眷戶與民眾看病,樂善好施的龎氏夫妻也都擔任過勞山新村的村長。在家中排行第三的龎玉吉先生回憶當年,父親因爲照顧居民生活困苦,僅收取低廉的看診費,還曾被母親開玩笑:「別人當醫生很有錢,你怎麼都沒賺錢呢?」

龎玉吉先生(龎爸)是山東早點的創辦人,他與妻子楊瑪麗(龎媽)都是新竹的眷村第二代,眷村生活裡的人情味,是他們最想念的情感。龎爸憶起在勞山新村的童年,眷村門戶通透,串門子是家常便飯。自力以竹籬笆搭起的房屋,一樓是父親的診所,閣樓通鋪是全家人的寢室,後來才築起了磚牆。矮矮的磚牆擋不住村裡互助分享的好感情,時常聞到隔壁燒飯菜的香味,鄰居就么喝道:「來來來,菜燒好啦,來拿一點」。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晾臘肉,也會互相分享料理,很有過年的熱鬧氣氛。(閱讀更多:早餐吃得好,身體一定好:「山東早點」龐爸爸的故事
 
穿著軍裝的龐醫官立田先生在家門前拍下紀念照。
剛退伍的龎玉吉先生與父親龎醫官(由左至右)在勞山新村合照。

眷村早餐大揭密!每家必吃的北方麵食

眷村的早餐吃什麼呢?餐桌上沒有燒餅油條,住家附近也沒有早餐店,大多是自己做的各類麵食變化。祖籍山東的龎爸與祖籍江蘇的龎媽,從小到大的家常餐點是源於老家的麵食習慣。大包、饅頭、麵條、水餃或蔥油餅,各式各樣以麵團變化的麵點都是龎家的桌上佳餚。龎爸說:「北方人不吃飯的」,當時資源有限,「有什麼吃什麼」,軍眷需以眷補證糧票換取物品,像是米、麵粉和鹽等食材,但家中幾乎沒煮過白米飯。

龎媽在一旁也點著頭應和,回憶母親曾經告訴她:「在中國不會做單餅的話,沒有人會娶你」,可見對北方人來說麵食的重要性。但那時她怎麼學都學不會,結果在母親過世後自己嘗試製作,無意間就學會了,這也是她念念不忘的滋味。龎媽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中有一大塊揉麵板與很長的桿麵棍,父親常做水餃、麵疙瘩,母親會做莧菜餅、單餅或胡辣湯配麵條。現在龎媽也有了一身麵點好手藝,常常製作饅頭、韭菜盒或蔥燒餅等麵點,滿足一家人的胃口。(閱讀更多:為什麼有「北方人吃麵食,南方人吃米食」的說法?
 

眷補證

政府為協助遷移來臺的軍人家庭維持生計,每戶依眷屬數量頒發印有糧票的中華民國退伍軍人眷屬補給證(簡稱:眷補證),依年齡分為小口、中口、大口,領取不同數量的配給品,如米、麵粉、鹽、布、煤炭……等物資。最初糧食僅配發白米,但考量到許多北方籍軍眷較難適應米食,可從糧配額扣抵換取麵粉。
龎爸與女兒帆沂的合照,可以看到勞山新村的橫排配置。
龎媽和兒女坐在在山東早點的店面前合照。
龎家兄妹子濟和帆沂一起坐遊樂車,是快樂的童年時光。

「眷村龎」的起源!正宗外省味的山東早點

龎爸原先並不會做中式早點,他在高中畢業之後進入陸軍官校就讀,退伍後到退輔會成立的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簡稱:榮工處)負責汽車維修,還曾派駐至沙烏地阿拉伯兩年,協助修繕當地的工程車。在榮工處修理廠旁邊的社區裡,有一位快八十歲的榮民伯伯在做中式早點,因為同為外省籍的關係,龎爸和他越聊越親,聊久了便開始和他學習做早點。雖然在家中不曾吃過燒餅和蛋餅,但時常幫忙母親做麵團、桿麵和包水餃的他,很快地就上手了。

原先在板橋工作的龎爸考量到父親過世後沒有人陪伴母親,因此決定從榮工處離職,恰好應用和外省老伯學到的功夫,回到新竹老家開設早餐店,1984 年山東早點就在住家一樓開業了。在離開外省老伯的廚房後,許多餐點製作起來卻不太對味,像是油條炸起來不夠漂亮,龎爸與龎媽開始實驗並尋找解決方法,甚至向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請教,詢問豆漿為什麼會容易腐敗的問題。

兩人熬過剛開店時的辛苦,生意越做越順手,龎媽曾在早上收店後經營美容院,也曾試過在中午販賣快餐,但整天工作實在太過勞累,之後便只專心做早點。當時文化街周邊只有山東早點一家早餐店,除了喜愛眷村口味的周邊鄰居之外,新竹市政府的員工與洽公民眾也時常光顧,二、三十年來的老顧客至今都是眷村龎的熟客。
 
勞山新村在2014年4月進行拆除工程,待拆的最後一棟恰好是龎家的住宅,子濟與龎爸聽聞後趕緊前往現場見證重要的時刻。
龎家二代人一起延續山東早點的人情味。

傳承眷村的溫暖,創新三代接手眷村龎

出生在眷村早點家庭,龎家第三代從小就跟著開店,時常在廚房裡幫忙桿麵團或煎蛋餅,由於父母有了退休的規劃,哥哥子濟和妹妹帆沂在2019年都回到新竹接手家業,並將山東早點改名為「眷村龎」,希望經營時間從早點延續到午餐。回家之前,子濟原先在馬祖擔任英文老師,因為不希望父母經營這麼久的成果就此消失,決定繼續傳承這飄香多年的老味道。

一開始子濟面臨許多難題,由於中式早點大多由口傳教學, 父母教學不同的麵團製作時會說「水加到這樣多,再打蛋打一打就好」,幾乎是憑感覺量來測麵粉、水和蛋的比例。然而老師傅的經驗無法在短時間內成為可自行學習的教材,子濟開始了「數據化」的實驗過程,先將父母每一次教的比例記錄下來,再根據氣溫調整水溫和發酵時間,並安排製作程序的分工,最後成為一套可以在他腦中運作的標準流程。這樣的實驗精神也讓龎媽很讚賞,看著兒子從門外漢到掌控廚房與店面經營策略,言談中盡是欣慰。

眷村龎目前的餐點幾乎都是山東早點時期就有的菜單, 口味會根據客人的需求進行調整。像是提供無糖的豆漿與米漿,就是有感於許多現代人會攝取過量的糖,因此讓客人自行添加二砂煮的糖水,透過按壓糖漿意識到自己今天喝了多少份量的糖。除了以創新觀念傳承口味,子濟和帆沂也想留存對眷村生活的記憶,透過記得熟客的喜好,製作品質良好的餐點回饋顧客,將親切感和溫度傳遞下去。
 
龎媽親切地為顧客點餐,龎爸、子濟與太太及妹妹帆沂在廚房裡各自負責不同的位置。
龎家二代人一起延續山東早點的人情味。
薄透的蛋餅皮也是眷村龎的招牌餐點,會先煎透一次,折成三角形放涼後再煎一次。
讓顧客自助承裝的無糖豆漿與米漿,等待龎媽叫號就能領取杯子加取自己喜歡的甜度,無糖米漿也是市面上較少見的品項。

眷村味早點推薦!眷村龎的好味道

滿桌具有飽足感的眷味早點,配上眷村龎獨家特製的辣椒油,能吃到麵香又滿足口味的層次。餐點製作標準化的眷村龎,每樣食材都經過細心烹飪與秤重測量,希望讓顧客都能吃到相同品質的餐點,用完美的早餐迎接新的一天。

 
蛋餅包油條
薄透軟嫩的蛋餅皮捲起蓬鬆的油條,大口咬下時的雙重口感,能飽足胃口又具有層次感的風味。
土司夾蛋或肉排
西式的吐司是中式早點店較少看見的選項,這是自山東早點開業來就有的餐點,龎媽說因為沒有加美乃滋,反而客人更喜歡呢!
燒餅夾蔥蛋
有別於爐燒方式製作的燒餅,眷村龎以煎烙的方式料理,讓燒餅不會過乾。菜單上你看得到的配料都能夾進燒餅,子濟笑說這是客人發明的吃法。
鹹飯糰
飯糰是店內唯一以米為主要材料的餐點,粒粒分明的飯包裹著酸菜、肉鬆、油條、菜脯等配料,想要迅速飽足,點這個準沒錯!

眷村龎特色!現點現做的老麵小籠包

眷村龎的小籠包使用發麵製作,因此外皮較為蓬鬆,每一籠都堅持現點現做。從壓麵團到桿麵皮,再熟練地包裹餡料,蒸出富含肉鮮味的老麵小籠包。而薄皮的小籠包是使用水調麵團,這種麵皮的性質適合現吃食用,因為隔一段時間就會容易硬掉。厚皮或是薄皮的小籠包有著不同的風味,你比較喜歡哪一種呢?

 
1. 麵點基本功:揉
2. 麵點基本功:桿
3. 麵點基本功:摺


 
4. 麵點基本功:蒸
5. 麵點基本功:食
眷村龎

新竹市東區仁愛街84 號

週三至週日 6:30-11:10


本文出自:
《貢丸湯》Vol.28〈好好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