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身心議題逐受重視,心理諮商也逐漸普及,有別於所屬大型醫療機構的身心科或身心專科診所,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來改善心理問題,心理諮商的治療機構則透過線上或實體的晤談,來釐清、瞭解諮商者的心理問題,提出個案面對壓力時可參考的解方。
截至 2022 年 8 月,新竹地區共有 17 間合格的心理諮商機構,而其中通過通訊心理諮商核准的共計 8 家。本次專題,我們採訪通過通訊心理諮商核准之新竹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的楊淑貞所長,和我們分享她於新竹地區從事諮商工作多年,所觀察到的諮商案件情況,並帶大家認識更多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註:2019 年,衛生福利部通過「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機構,是指經該原則辦理,衛生局已核准之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和其他認可機構(如學校)。不受疫情警戒影響都可做通訊心理諮商業務。)

疫情時增加的心理問題
近兩年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不僅社交的活動受到限制,也造成許多家庭生活上的摩擦。楊淑貞從接觸個案中歸納疫情下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過往家的空間是「生活」的空間,但因為疫情的關係,使得家庭空間同時變成學校學習、公司辦公的場域,當每個人的空間被互相侵占、打擾時,就容易造成關係和相處上的衝突。除了相處過於緊密頻繁所生之爭執外,疫情也使另外一群人的情感關係變得疏離。受限於航班停飛和隔離考量,楊淑貞指出:「常出現一對伴侶中,其中一方待在國內,另一位伴侶滯留於國外的狀況」,當兩人沒有機會相處、情感關係變得疏離後,時間一長也會使關係出現問題。
楊淑貞指出,當過往生活習慣與秩序被打亂時,情緒和心理問題發生、尋求心理諮商的狀況也因而增加。「只能說天下大亂四個字,只要一亂,情緒和壓力的問題就會出現。」

是壓力大還是憂鬱症?心理諮商師教你判斷
楊淑貞表示,如果情緒的低落程度嚴重到影響了生理的機能,就是心理狀況惡化的徵兆。一開始通常都是從失眠而起,從短期的失眠到演變長期失眠;又或是生理的疼痛、無來由地眼睛酸澀、拉肚子、便祕,都可能是基礎的壓力症狀。(閱讀更多:壓力大對身體有7壞處!5招釋放壓力,測驗你的壓力指數)「心情的低落到憂鬱的情形其實是一個光譜、1 到100 分的概念。」
被問起諮商者通常在什麼程度會至諮商所尋求協助,楊淑貞提到在新竹從業的有趣觀察:「科學園區來的很特別,大部分都不是因為情緒問題來的,大部分來都說我沒辦法睡、或無法工作」,而這類型的人通常來自高社經地位,多數前來尋求諮商協助的原因都是為了解決「已造成現實生活層面困擾」的問題,因為他們時常不認為情緒問題是個需要被解決的困境。
「我覺得這好像是許多高社經地位人士的常見狀況,他們不容許自己脆弱與失敗, 然後他們會很正向的轉念,或正向地告訴自己『噢沒事,我ok』,以至於他們真的出現問題時,已經進入焦慮或憂鬱狀況蠻嚴重的階段。」楊淑貞如此提醒。

如何維持心理健康?心理諮商師告訴你
楊淑貞表示,其實保持心理的健康並非難事。因為生、心理狀況會交互影響,保持身體的健康對心理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除了維持正常規律的生活、注意營養的攝取外,充足的睡眠尤為重要,因為大腦是所有情緒、思考的中樞,若腦部過於疲勞也可能影響心理狀況。現代人普遍傾向追逐事業、金錢,但其實心理的健康也很需要花時間理解、處理,楊淑貞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人都說我不要有情緒就好,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她指出,情緒其實是大腦的雷達,這個雷達會感知環境的變化。也就是說,情緒是為了釋放重要的訊號,來輔助人們理解大腦對於事件的反應,也惟有釐清對於事件的反應原因,才得以更妥善地處理情緒問題。
除了成年人在自我情緒可以有更敏感的察覺外,楊淑貞也分享了如何避免孩童出現心理問題:「兒少的狀況取向於認知跟智力的發展,其中更重要的其實是情慾的發展,和情緒、情感的學習。」楊淑貞推薦衛福部所推出的《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0-6歲正向教養手冊》,表示該手冊的資訊十分完整,除了可以使家長瞭解如何面對孩童情緒外,也能協助家長讓孩童理解內心的想法。楊淑貞認為,在現階段人力資源照護不夠的背景下,訓練好孩童情緒,會使孩童的照護工作變得更加容易。

青少年的壓力:課業、人際與原生家庭
楊淑貞分享,從過去輔導的個案中可以發現,新竹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類型較為極端,通常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家庭狀況有很大關係。部份居住於科學園區附近的家庭,父母有較高學歷及社經地位,而孩童自出生起就在優渥的環境下成長,在受教過程也得以擁有較多學習資源。但相對來說,在園區家庭成長的這類孩子更容易出現在課業表現上「無法達到父母期待」的心理壓力,使學習狀況受到影響。
而來自社會邊緣家庭的少年,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情形便更顯複雜。楊淑貞舉了幾種例子:因為父母的工作狀況不穩定,沒有多餘心力管教子女,使得青少年易受到同儕影響,出現拉幫結派的情形;也可能有家庭存在暴力及虐兒行為,使青少年的價值觀在成長階段受到影響,出現偏差的作為;抑或無法在原生家庭中得到情感支持,轉而在情感關係中過於討好跟配合另一半,出現協助犯罪的情況。
楊淑貞也進一步解釋,上述不同類型的個案,通常會從不同的管道接觸到。前者父母較留意孩童狀況,是諮商所接觸到的青少年裡較為常見的類型。而後者的個案通常都是透過矯正機構的轉介,也就是在那些青少年出現偏差行為後,經由政府社福單位的介入,才有機會接觸到心理諮商。然而, 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在成長階段,其實都亟需社會網絡的支持, 也應不分身分、更妥善地享有心輔資源的使用權。

竹科工程師的壓力:工作、工作還是工作
因為新竹科學園區的特性,使新竹成為頂尖科技人才的匯集地。頂著「年薪 300 萬起跳」的光環,竹科工程師背後要面臨的工作壓力時常是大眾無法想像的。楊淑貞提及,其中又以 3、40 歲的工程師最常尋求協助,因為這階段的工程師,通常同時面臨事業的衝刺期和家庭身分的轉換,是壓力最高的一段時期。而來自工作的壓力又會轉化到其他方面,成為觸發其他壓力的稻草。因為伴隨著負面情緒,在表達上更容易出現摩擦,進而影響人際、情感、甚至親子關係。楊淑貞進一步說明,許多工程師來自異地他鄉,而新竹的環境跟臺北的都會區不太一樣,竹科的「工廠」性質強烈,相較呆板無趣。部分工程師每天重複「從家裡出門上班、下了班後就回家」的生活,因此,無論在生活的娛樂條件下,或是年輕想人際交往的資源下來說,就跟都會的生活存在落差,而這樣不具變化的生活模式,也會影響到工程師人際的溝通:「工程師相對來說也不是那麼地能言善道或有趣,這也會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交往和婚姻關係」,楊淑貞補充,這是在竹科中比較特有的現象。但值得一提的是,也因為他們經濟條件相較優渥,所以也相較願意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竹科太太的壓力:偽單親與育兒責任
「竹科太太」也是特別需要關注的一群人,楊淑貞提及,竹科太太又可再細分為兩種類型,其中一種同時也是工程師、竹科的從業人員,心理問題通常出現在她們成為母親後。這類型的媽媽能力和事業通常與另一半不分軒輊,然而,因為從小成長受父母良好保護,無須處理課業外的家庭瑣事。因此,當她們成為「家務處理」和「孩童照護」的新手時,常有適應不良的狀況。於此同時,因為請育嬰假而落後同儕的工作壓力,伴隨傳統家庭觀念的育兒壓力,使得她們患有產後憂鬱的比例特別高。根據研究,一般女性發生產後憂鬱症機率約為10%~16%,臺灣女性卻介於10%~26.8%;無獨有偶,產後憂鬱於近10年有增加的情形,臺灣婦女產後憂鬱症的盛行率高達 26.2%~42.9%。產後憂鬱的狀況若無即時得到治療可能釀成悲劇,於2016年,竹北就曾出現一名竹科媽媽帶著兩名幼童尋短的案件,使得「假性單親」的議題浮上檯面。
而另一類不在竹科與相關產業從業的竹科太太,多從事文學或藝術領域工作,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現與另一半頻率不對、理解差異太大的情形。這類互相理解的問題,通常在戀愛階段問題不大,但婚後同居、朝夕相處會發現:習慣以不同思維角度去思考,在理性和感性思考上,對於問題的判斷和處理方式都很不一樣,這些處理事情的差異,便可能衍生摩擦與紛爭。「其實很常大家都知道有什麼困難,但不清楚這些困難對彼此間產生的影響。」楊淑貞表示,這類的諮商任務便是幫忙夫妻釐清彼此的差異與之帶來的影響,並尋求在婚姻關係的共識。

我需要諮商嗎?心理諮商是什麼?
相信每個人都曾感到「憂鬱」,但什麼時候該尋求正式心理諮商資源呢?讓我們來瞭解一般諮商的流程及諮商的目的!楊淑貞說明,現在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的服務相較以往更加親民。在過去,正式諮商前都會需要安排初談,但現在通常直接透過電話或表單訊息來釐清問題。因為諮商所中會有不同專長的諮商師,會搭配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有些諮商師專精於兒童的遊戲治療、有些諮商師擅長青少年問題輔導,或是家庭關係溝通等。起初階段的瞭解,是為了讓諮商所得以安排適任的諮商師協助,來達到諮商的最佳效果。
在不同的諮商機構中,諮商流程及方式可能存在些許差異,但其實釐清、解決問題的目的是相同的。以新竹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為例,他們以「內在成長循環歷程」作為處理諮商的骨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諮商過程可分為「覺察、探索、轉化」三階段。起初,諮商師對於諮商者身上所觀察到的現象,有自我的看見跟詮釋,這是諮商師理解個案的最初目標,也就是「覺察」;而每一次的會談都是「探索」的歷程,諮商師從表面的問題、逐步一層層深入追問,最深探索到潛意識問題;在釐清、瞭解事情對諮商者的影響後,協助諮商者「轉化」看待事情及問題的心態、當轉化發生後,改變和成長便隨之出現,也就達成心理諮商的目的。(閱讀更多:心理諮商如何幫助你?心理諮商費用、流程、免費資源推薦)
.jpg)
心理諮商師們也需要自我治癒
諮商者作為治癒者協助他人處理心理健康問題,那麼,他們會如何處理自我的議題呢?「作為一個治療者,諮商師本身的覺察力必須是高的。」楊淑貞分享從事諮商工作多年的感想,在諮商過程中,個案可能挑起諮商師本身的複雜情緒,諮商師要非常清楚在諮商過程中情緒波動的原因;於諮商之餘也需持續整理自己的議題,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自省」的狀態。他們不僅需要敏感覺察個案的問題,也需敏覺自我的問題及情緒,於必要時放鬆休息、甚至輔以藥物的幫助。總結而言,無論是任何年齡和身分,惟有好好面對情緒反應、正視壓力的源頭和現象,敏銳覺察、不壓抑,並尋求處理方式,才能使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根本的改善。

.jpg)
新竹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
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二段3 號
週一至週五 09:00 - 22:00、週六至週日 09:00 - 20:00
03 - 542 - 6695
週一至週五 09:00 - 22:00、週六至週日 09:00 - 20:00
03 - 542 - 6695
.jpg)